找到相关内容679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唐君毅的宗教融合思想

    其它一切信仰神灵以破我执之道更为积极而根本。[[34]] 因为佛教用因缘性空的道理来说明我与非我,诸如我的地位、财产、知识、与德性等等都是因缘和合的偶然性所形成。世俗中分别我与非我的种种概念,实际上并...。2.针对佛教,唐君毅指出佛陀救度一切有情生命脱离贪嗔痴慢与烦恼痛苦世界的大悲愿。佛教用因缘性空的道理来说明我与非我,诸如我的地位、财产、知识、与德性、等等都是因缘和合的偶然性所形成。世俗中分别我与...

    陈振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75777110.html
  •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太玄妙,容易造成佛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很划不来的。所以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团体的力量,才能够感受到佛法的和合,感受到幸福与快乐,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对别人的意义和作用。反过来说,自己也能够...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3377137.html
  • 原始佛教读书会:相应部选读 第十单元:受相应

    佛教也不是讲“唯物”,说生病一切都是物理上的、环境的因素;是讲心和物等一切因缘和合,所以心当然有影响,可是不是绝对的。所以即使佛陀是一个解脱者,他也是病得很严重,他的病很多是喝的饮水、吃的食物造成的。...说法,善说者是不要引起斗争、諠哗,要让他们可以“和合、相喜悦、无相诤、如乳水,互以喜眼相见。”,大致上可能这样去理解,底下十一、十二节以后,是在分析受的层次,从初禅、二禅、三禅不同的情况来分析,说法是...

    赵飞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3477138.html
  • 紫柏大师与李贽

    幼奉母训,不坐阈则尽命,立不近阃。秉金刚心,独以荷负大法为怀。”[[20]]与李贽的“乘急戒缓”有天壤之别。而且,紫柏并非如沈德符所谓的“佻达少年,骤闻无不心折”。他实际上“赋性不于世情和合,至老见客未效...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5477158.html
  • 金刚上师达真堪布略传

    和合。在上师愿力的感召下,在上师弘法的过程中,上师需要哪种人才,哪种人才就会出现!   通过网络皈依堪布的好多弟子,虽然他还没有亲自见到,但是上师从来也没有忘记过他们,从来没有忽视过他们!上师对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91477173.html
  • 阿含经导读

    为取?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取。缘取有者,云何为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缘有生者,云何为生?若彼众生,被彼身种类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是名为生。生缘老死者,云何为老?...

    郁永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5177182.html
  • 朱熹的儒佛之辨

      道流,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目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心既无,随处解脱,山僧恁么说,意在甚处?只为道流一切驰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闲机境。...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277295.html
  • 周昌乐: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产减的。”([18],p.43)这不生不灭的究竟,便是真空,而真空又能缘起万物。“三论宗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一种事物是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自性,...

    周昌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5277296.html
  • 道宣与长安社会

    和合,使得《四分律》在关中生根、开花,至道宣便结出了灿烂之果。   四、学者与宗师:道宣的著作   学者须有著作,宗师不但有著作,还有其崇高而独特的思想指导后世。道宣二者兼之。道宣没有赴西天取过经,...

    王亚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278298.html
  • 转识成智,一切从心开始

    从这十八个层面、角度来观察。六根是指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六尘是外在的境界;六识则是六根器官跟外在的六尘境界相摩擦和合而感受出来的感官功能。根尘识三六一十八界,这是细分。   前面讲三业,意只是一个...

    素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0778539.html